(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486584.9
(22)申请日 2022.11.25
(71)申请人 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076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埔南路
51号
(72)发明人 乔增平 赵明 陈岁超 邱姣姣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市隆安 律师事务所
11323
专利代理师 权鲜枝 王沛杰
(51)Int.Cl.
H02J 3/50(2006.01)
H02J 3/16(2006.01)
H02J 3/38(2006.01)
H02J 3/28(2006.01)
(54)发明名称
储能变流器并网方法、 并网变流器、 并网系
统及存储介质
(57)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储能变流器并网方法、 并网
变流器、 并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方法包括: 设定储
能变流器的无功电压下垂系数, 其中, 多台储能
变流器与电网并网, 各台储能变流器 之间无通信
线路; 计算储能变流器的无功输出下垂校正电压
偏差; 将电网电压偏差的比例、 积分和无功输出
下垂校正电压偏差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 对
储能变流器进行控制, 使储能变流器端口输出电
压接近电网d轴电压给定值; 重新设定储能变流
器的无功电压下垂系数, 重复上述步骤, 直至每
一台储能变流器输出的无功功率相等。 本发明实
现了多台储能变流器无线并网, 省却通信线路,
降低成本; 各台储能变流器无需设立主从, 自动
实现无功 功率分配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115528755 A
2022.12.27
CN 115528755 A
1.一种储能变流器并 网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步骤S102, 根据电网的稳态电压 ‑电流特性曲线, 计算每一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功率额
定功率分配值, 根据所述分配值设定多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压下垂系 数K, 其中, 多台储
能变流器与电网并网, 各台储能变流器之间无通信线路, 每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压下垂
系数满足K=n
关系, n为换算系数, Ud为电网d轴电压实时值, Ud_ref为电网d轴电
压给定值, Ud ‑Ud_ref为电网电压偏差, Q 为每一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 功率额定功率分配值;
步骤S104, 计算每一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输出下垂校正电压偏差ukq, 其中, ukq=K*Iq ,
上式中, Iq为每一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输出电流;
步骤S106, 将电网电压偏差的比例、 积分和无功输出下垂校正电压偏差通过线性组合
构成控制量, 对储能变流器进行控制, 使储能变流器端口输出电压接近电网d轴电压给定
值;
步骤S108, 重新设定每一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压下垂系数, 重复上述步骤S104至
S106, 直至每一台储能变流器输出的无功 功率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储能变流器并网方法, 其特征在于, 多台所述储能变流器
的Q‑V下垂系数的数值相同。
3.一种并网变流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台储能变流器, 所述储能变流器用于实现权利
要求1或2任意 一项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并 网方法, 多台所述储能变流器之间无通信线路。
4.一种并网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网变流器, 还包括以下至少之
一: 风力发电设备、 光伏电池阵列和储能设备;
所述并网变流器的第 一端与所述风力发电设备连接, 或者所述并网变流器的第 一端与
所述光伏电池阵列连接, 或者所述并网变流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设备连接, 所述并网变
流器的第二端与电网连接 。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
令, 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 理器执行实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变流器并 网方法。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528755 A
2储能变流器并网方 法、 并网变流器、 并网系统及存 储介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变流器并网方法、 并网变流器、
并网系统及存 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电网由于电机、 变压器、 线缆等, 大部分都是感性无功设备, 电压的偏差经过简化
分析, 受无功影响是主 要因素。
[0003]当单台储能变流器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简称PCS) 模块恒电压并网的时
候, 可以通过控制储能变流器模块的输出无功功 率, 使得电网电压稳定在给定的参考值上。
并网点处的交流电压波动主要取决于系统潮流中的无功分量。 所以, 要维持并网点处交流
电压的恒定, 必须采用恒电压控制, 本质上是通过改变无功功 率来实现。 多台储能变流器模
块恒电压并网时, 各台储能变流器模块之间存在无功功率波动。 为了减小这种无功功率波
动, 目前的方案是集中控制, 通过通讯给每台储能变流器模块进 行无用功率分配, 保证模块
负荷均衡。
[0004]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方案需要
设立储能变流器模块的主从, 且各台储能变流器模块间通信需要根据设备变化调整, 储能
变流器模块ID号随着设备更新需要 更换, 功率分配需要通过上位机或者储能变流器模块主
机进行调整分配, 不利于储能变流器模块的现场调试维护, 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 术中的技 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 维护、 成本降低的储能变流器并网方法、 并
网变流器、 并 网系统及存 储介质。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 提出一种储能变流器并 网方法, 包括:
步骤S102, 根据电网的稳态电压 ‑电流特性曲线, 计算每一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功
率额定功率分配值, 根据所述分配值设定多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压下垂系数K, 其中, 多
台储能变流器与电网并网, 各台储能变流器之间无通信线路, 每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电压
下垂系数满足K=n
关系, n为换算系数, Ud为电网d轴电压实时值, Ud_ref为电网d
轴电压给定值, Ud ‑Ud_ref为电网电压偏差, Q为每一台储 能变流器的无功功率额定功率分
配值;
步骤S104, 计算每一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输出下垂校正电压偏差ukq, 其中, ukq=K*
Iq ,上式中, Iq为每一台储能变流器的无功输出电流;
步骤S106, 将电网电压偏差的比例、 积分和无功输出下垂校正电压偏差通过线性
组合构成控制量, 对储能变流器进行控制, 使储能变流器端口输出电压接近电网d轴电压给
定值;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15528755 A
3
专利 储能变流器并网方法、并网变流器、并网系统及存储介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5:46:3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