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88180.1
(22)申请日 2022.09.28
(71)申请人 苏州普雷斯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竹园路
209号4号楼13层13 09室
(72)发明人 顾亮
(74)专利代理 机构 上海创开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1374
专利代理师 马正红
(51)Int.Cl.
H02J 3/38(2006.01)
H02J 3/32(2006.01)
H02J 7/06(2006.01)
H02M 3/158(2006.01)
H02M 7/537(2006.01)H02M 1/088(2006.01)
H02M 1/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
统, 包括变换器和双管正激变换器, 变换器的一
侧电性连接有蓄电池, 且双管正激变换器的一侧
电性连接有脉冲负载, 变换器与双管正激变换器
之间并联有第一电容器, 且第一电容器用作为中
间级储能电容器, 变换器包括第二比较器, 且第
二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第一管, 第一管的
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流采样电阻, 且电流采样电阻
的输出端电性在第二比较器的负引脚上。 本发明
能够在实现脉冲负载电源输出稳压与输入电流
脉动抑制兼顾的基础上, 通过改进拓扑结构和提
高开关频率, 能够实现开关电源的高频化和小型
化, 可以有效的增加系统的功率密度, 提高动态
响应。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15528728 A
2022.12.27
CN 115528728 A
1.一种脉冲 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包括Boost变换器(1)和双管正激变换器(2), 其特征
在于: 所述Boost变换器(1)的一侧电性连接有蓄电池(E), 且双管正激变换器(2)的一侧电
性连接有脉冲负载, 所述Boost变换器(1)与双管正激变换器(2)之间并联有第一电容器
(C1), 且第一电容器(C1)用作为中间级储能电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Boost变换
器(1)包括第二比较器(VC2), 且第二比较器(VC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第一mos管(FET1),
所述第一mos管(FET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流采样电阻(Rsense), 且电流采样电阻
(Rsense)的输出端电性在第二比较 器(VC2)的负引脚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二比较器
(VC2)的正引脚上电性连接有低通滤波器(LPF), 且低通滤波器(LPF)的输入端上电性连接
有第一比较器(VC1), 所述第一比较器(VC1)的正引 脚上电性连接有参考电压, 且第一比较
器(VC1)的负引脚电性连接在蓄电池(E)的正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比较器
(VC1)的负引脚与蓄电池(E)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器(R2)、 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感器
(L1), 且第一二极管(D1)位于第二电阻器(R2)和第一电感器(L1)之间, 所述第一电感器
(L1)靠近蓄电池(E)一侧, 且第二电阻器(R2)靠 近第一比较 器(VC1)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E)
的负极并联有第二电容器(C2)和第一电阻器(R1), 且第二电容器(C2)和第一电阻器(R1)的
输出端电性连接在第一 二极管(D1)和第二电阻器(R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比较器
(VC1)的负引脚串联有第三电容器(C3)和第四电阻(R4), 且第四电阻(R4)的一端电性连接
在低通滤波器(LPF)的输入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管正激变
换器(2)包括变压器(T)、 第 二mos管(FET2)和第四电容器(C4), 所述第 二mos管(FET2)的输
出端串联有第二二极管(D2)、 第三二极管(D3)和第二mos管(FET3), 且第二mos管(FET3)位
于第二二极管(D2)、 第三 二极管(D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电容器
(C4)的一端串 联有第四二极管(D4)、 第五二极管(D5)、 第六二极管(D6)和辅助开关管(QS),
且第四电容器(C4)并联有第四电阻器(R4), 所述第四二极管(D4)位于第五二极管(D5)和第
六二极管(D6)之间, 且第六二极管(D6)位于第四二极管(D4)和辅助开关管(QS)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压器(T)
其中一侧的引脚电性分别连接在第二mos管(FET2)和第二二极管(D2)之间与第三二极管
(D3)和第二mos管(FET3)之间, 且变压器(T)另一侧的引脚电性连接在第四二极管(D4)和第
六二极管(D6)之间与第五二极管(D5)和第四电容器(C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二极
管(D4)和第五二极管(D5)之间、 六二极管(D6)和辅助开关管(QS)之间、 第四电容器(C4)和
辅助开关管(QS)之间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三电感器(L3)、 第二电感器(L2)和第四电感器
(L4), 且第三电感器(L3)、 第二电感器(L2)和第四电感器(L 4)的一端呈电性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528728 A
2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功率智能变换系统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功率变换系统与储能电池组配套, 连接于电池组与电网之间, 把电网电能存入电
池组或将电池组能量回馈 到电网的系统, 主 要由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构成。
[0003]中国专利号CN112187052A公开了一种功率变换系统, 包括: 主功率单元, 包含多个
功率变换模块, 其中各个所述功 率变换模块的输入端串联连接; 以及第一辅助电源, 设置在
所述主功率单 元之外, 第一辅助电源 包含至少一个第一辅助电源单 元。
[0004]目前的功率变换系统, 当电源工作在脉冲负载工况下时, 因其负载侧不断在空载
与满载之间进行切换, 电源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都会发生大幅脉动, 严重影响供电质量
和系统安全, 亟需我们设计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 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包括
变换器和双管正激变换器, 所述变换器的一侧电性连接有蓄电池, 且双管正激变换器的一
侧电性连接有脉冲负载, 所述变换器与双管正激变换器之间并联有第一电容器, 且第一电
容器用作为中间级储能电容器。
[0007]优选的, 所述变换器包括第二比较器, 且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第一管,
所述第一管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流采样电阻, 且电流采样电阻的输出端电性在第二比较器
的负引脚上。
[0008]优选的, 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引脚上电性连接有低通滤波器, 且低通滤波器 的输
入端上电性连接有第一比较器, 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引脚上电性连接有参考电压, 且第一
比较器的负引脚电性连接在蓄电池的正极上。
[0009]优选的, 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引脚与蓄电池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器、 第一二极管
和第一电感器, 且第一二极管位于第二电阻器和第一电感器之间, 所述第一电感器靠近蓄
电池一侧, 且第二电阻器靠 近第一比较 器一侧。
[0010]优选的, 所述蓄电池的负极并联有第二电容器和第一电阻器, 且第二电容器和第
一电阻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第一 二极管和第二电阻器之间。
[0011]优选的, 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引脚串联有第三电容器和第四电阻, 且第四电阻的
一端电性连接在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上。
[0012]优选的, 所述双管正激变换器包括变压器、 第二管和第四电容器, 所述第二管的输
出端串联有第二二极管、 第三二极管和第二管, 且第二管位于第二二极管、 第三二极管之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15528728 A
3
专利 一种脉冲性功率智能变换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5:45:3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