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590672.7
(22)申请日 2022.05.27
(83)生物保 藏信息
CGMCC No. 23411 2021.09.15
(71)申请人 湖南大学
地址 410082 湖南省长 沙市岳麓区麓山 南
路麓山门
(72)发明人 朱咏华 牛舒琪 资慧娴 谢天晨
郭天资 刘颖 卜志刚 秦子为
(74)专利代理 机构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3008
专利代理师 何文红
(51)Int.Cl.
C12N 1/20(2006.01)
C12N 3/00(2006.01)A01N 63/20(2020.01)
A01P 21/00(2006.01)
A01C 1/06(2006.01)
C12R 1/01(2006.01)
(54)发明名称
促进植物生长的内生稀 有放线菌及其用途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促进植物生长的内生稀
有放线菌及其用途, 该内生稀有放线菌为拟无枝
酸菌, 命名为Amycolatopsis sp.MtRt‑6, 其菌种
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411。 该内生稀有 放线菌
可以孢子悬浮液的形式用于促进不同科植物的
生长, 如可同时促进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的生
长。 本发明内生稀有放线菌可以进入不同科植物
(如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内定殖, 作为内生
菌, 其具有独特的生态位, 对于植物的作用比土
壤和根际微生物更加直接, 不仅不会对植物的生
长发育造成损伤, 而且在植物整个生长周期内均
能显著促进它们的生长, 特别是在植物生长初期
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促生长的作用, 有着良好的应
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2页
序列表1页 附图6页
CN 115044501 A
2022.09.13
CN 115044501 A
1.一株促进植物生长的内生稀有放线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生稀有放线菌为拟无枝
酸菌, 命名为Amyco latopsis sp.MtRt‑6, 其菌种保藏编号 为CGMCC No.23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生稀有放线菌,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生稀有放线菌是从苜蓿
的根部分离、 纯化后获得。
3.一种内生稀有放线菌孢子悬浮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生稀有放线菌孢子悬浮液由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生稀有放线菌 培养而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生稀有放线菌孢子悬浮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生稀有放线
菌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1 ×105CFU/mL~1 ×108CFU/mL。
5.一种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生稀有放线菌孢子悬浮液在促进豆科植物和/或禾本
科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将豆科植物和/或禾本科植
物的幼苗种植到土壤中, 往豆科植物和/或禾本科植物根部所在土壤中灌入内生稀有放线
菌孢子悬浮液, 对豆科植物和/或禾本科植物的幼苗进行培 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生稀有放线菌孢子悬浮液的灌入量
为1mL/株; 所述内生稀有放线 菌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1 ×105CFU/mL~1×107CFU/mL; 所述豆
科植物为苜蓿; 所述 禾本科植物为水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内生稀有放线菌孢子
悬浮液对豆科植物和/或禾本科植物种子进行包埋处理, 对表面包覆有内生稀有放线菌的
豆科植物和/或禾本科植物种子进行培 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埋处理之前, 还包括将内生稀有放
线菌孢子悬浮液与包埋剂混合; 所述豆科植物和/或禾本科植物种子、 包埋剂和内生稀有放
线菌孢子悬浮液的比例为 1g∶463 μL∶51 μL; 所述包埋剂为黄原胶; 所述黄原胶的体积分数为
0.3%; 所述内生稀有放线菌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为1 ×106CFU/mL~1 ×108CFU/mL。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豆科植物种子为苜蓿种子; 所述禾本
科植物种子为水稻种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044501 A
2促进植物生长的内生稀有放线菌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内生稀有放线菌及其
用途。
背景技术
[0002]苜蓿是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 是农作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 其适应性、 经济价
值和生态价值都远优于其它牧草。 目前, 对苜蓿的需求旺盛, 但是苜蓿产品质量低下, 因而
寻求方法来提高优质苜蓿的产量, 显得非常重要。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满足
全球对粮食供应不断增长的需求, 寻 求能够绿色环保的增产新 技术途径, 显得及其紧迫。
[0003]植物内生菌是一类与植物存在密切联系的微生物。 通常认为的植物内生菌是其生
活史中的某一阶段或者全部阶段生活在宿主植物的组织内, 并不会对植物引起明显的病害
症状的微生物类群。 在自然界, 植物内生菌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已知的植物体内, 并且一种
植物体内可能同时共生多种微生物, 可与植物协同进化, 以形成更加协调的互惠 共生关系。
例如, Heena等报道从Gnetum gnemon L.中分离的内生菌, 通过幼苗根系 接种的方法, 可以
促进番茄的生长。 而相较于真菌和细菌, 放线菌能够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 是抗生素、
酶、 酶抑制剂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次生代谢产 物的重要生产者。 基于此, 内生放线菌在促
进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 但是大多数集中于链霉菌属 。 例如, Juliana等报
道了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CLV45, 采用孢子液浸泡大豆种子的方法, 可以促进大豆
幼苗生长; 另外, Thadd ée等报道了一株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JJY4T, 在盆底接种
JJY4T的孢子, 可以促进可可树幼苗的生长; Talwinder等报道的Streptomyc es sp.MR14, 能
够帮助番茄抑制由串珠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并且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 Subr amaniam等
报道了五株内生放线菌Strep tomyces spp.CAI‑24、 CAI‑121、 CAI‑127、 KAI‑32和KAI‑90, 其
均可增加高粱和水稻的产量; Le等报道通过种子包埋Streptomyces spp.LuP30和LuP47B的
孢子液, 均可以提高紫 花苜蓿地上部的干 重。
[0004]与常见的链霉菌属不 同, 拟无枝酸菌属于稀有放线菌。 目前已发表的拟无枝酸菌
有82种, 它们中多数是从土壤和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 然而, 关于拟无枝酸菌的应用,
多集中于高产抗生素和降解化学物质等方面。 例如, 赵海兵等的专利(CN201710609367.7),
确认了利用地中海拟无枝酸菌发酵生产利福霉素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王鸿等的专利
(CN201610231668.6)利用拟无枝酸菌的菌液对炔雌醚进行降解, 5天对50mg/L炔雌醚降解
达100%; 封觅等的发明专利(CN202111206808.1)展示了拟无枝酸菌降解磷酸三酯(2 ‑氯丙
基)的方法及其应用; 孟永宏 等的专利(CN202111070795.X)涉及高产香兰素的基因缺陷型
拟无枝酸菌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提供ROK家族转录调控基因ROK ‑TR1、 ROK‑TR2或ROK ‑TR3的
缺失在提高拟无枝酸菌产香兰素中的应用。
[0005]偶有报道表明拟无枝酸菌属菌株具有植物促生长 的能力, 然而, 这些拟无枝酸菌
属菌株是从植物根际分离而得, 属于根际有益菌。 至今为止, 拟无枝酸菌属作为植物内生稀
有放线菌从植物内部分离出来, 并用于促进不同科植物生长的具体报道则几乎没有。说 明 书 1/12 页
3
CN 115044501 A
3
专利 促进植物生长的内生稀有放线菌及其用途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5:22: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