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973748.4 (22)申请日 2022.08.15 (83)生物保 藏信息 CCTCC M 2019474 2019.0 6.20 (71)申请人 安徽农业大 学 地址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 路130号 (72)发明人 张应烙 张蜀香 张乐 宋涛  邱雅凡  (51)Int.Cl. C12N 1/20(2006.01) C12P 17/14(2006.01) C12P 19/28(2006.01) A01N 43/84(2006.01) A01P 13/00(2006.01)A61K 31/538(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P 31/04(2006.01) C12R 1/46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类昆虫共生放线菌来源的生物碱化合物 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从黑翅土白蚁体表链霉菌(Streptomyces   tanashien sis)BYF112的液体发酵物中提取的一 类生物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具体而 言, 本发明公开4种新天然 生物碱类化合物, 其结 构式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 2 ‑4为新化合物。 该 生物碱类化合物能通过保藏号为CCTCC  M  2 0 1 9 4 7 4 的 链 霉 菌 (S t r e p t o m y c e s   tanashien sis)BYF‑112制备而得。 该生物 碱类化 合物1和2可作为除草剂, 具体表现为可以抑制稗 草根的生长; 化合物1和2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毒活 性; 化合物1可作为抗菌药, 具体表现可以抑制四联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葡萄球菌的生长 。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20页 CN 115287236 A 2022.11.04 CN 115287236 A 1.链霉菌(Streptomyces  tanashiensis)BYF ‑112, 该菌种于2019年6月20 日在中国典 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 菌种保藏 号为CCTCC M 2019474。 2.一类生物碱化 合物的制备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其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BYF ‑112接种到高氏培养基上, 在160 ‑200rpm, 27.5~ 28.5℃条件下培 养2~3天作为种子液; 2)、 将种子液接种于YMS培养基中, 在160~200rpm、 27.5~28.5℃条件下发酵6.5~7.5 天, 即得发酵 液; 3)、 将步骤2)所 得发酵液过滤, 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 真空浓 缩干燥, 得粗浸膏; 4)、 将步骤3)所得粗浸膏进行硅胶柱层析分段, 采用二氯甲烷/甲醇进行梯度洗脱, 所 述二氯甲烷与甲醇的体积比依次为100:0、 100:1、 100:2、 100:4、 100:8; 从而分别得到5个洗 脱部分F1~F5; 5)、 将步骤4)所得组分F3重新上硅胶柱, 有机溶剂梯度洗脱后, 得到组分F3 ‑1、 F3‑2、 F3‑3, 其中F3 ‑1和F3‑2经凝胶LH ‑20柱进一步分离, 分别得到化合物2和3; 组分F4在二氯甲 烷和甲醇 的混合溶剂中, 析出固体物质, 得到化合物1; 组分F5经过凝胶色谱LH ‑20分离, 在 甲醇溶剂中, 析出化合物4单体, 综合利用NMR(COSY、 HSQC、 DEPT135、 HMBC)、 高分辨电喷雾质 谱(HR‑ESI‑MS)及相关数据库检索和文 献比对, 对分离获得的化合物进 行结构解析鉴定。 化 合物1‑4分别具有如下 结构式: 3.根据权利 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1 ‑4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发酵培养基的成份为/L: YMS: 10.0g可 溶性淀粉, 1.0g  KNO3,1.5g酵母提取物, pH  7.2。 4.如权利 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1 ‑4的用途, 其特征是: 其中化合物 1为新天然产物, 2 ‑4为 新化合物。 该生物碱类化合物能通过保藏号为CCTCC  M 2019474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tanashiensis)BYF112制备而得。 该生物碱类化合物1和2可作为除草剂, 具体表现为可以抑 制稗草根的生长; 化合物1和2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毒活性; 化合物1可作为抗菌药, 具体表现 可以抑制四联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287236 A 2一类昆虫共生放线菌来源的生物碱化合物的制备方 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从黑翅土白蚁体表链霉菌(Streptomyces   tanashiensis)BYF ‑112液体发酵物中提取一类新天然生物碱的制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2020年3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天然产物部的David  J.Newman主任讨论了1981 ‑ 2019年间天然产物在新药研发中的贡献: 发现已经批准的1394个小分子药物中, 天然产物 直接来源的占比5.1%, 植物药占比1%, 天然产物衍生物药占比27.5%(Newman  D.J., Cragg G.M.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 020,83(3):770 ‑803.1)。 由此可见, 天然产物 是新药研究的重要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 相当数量的天然产物药物或者其先导物实际上是 微生物或者与其分离宿主相互作用产生的, 因此微 生物天然产物研究领域 值得大力拓展。 [0003]当前人们主要关注来自土壤, 植物以及河流、 海洋源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而关于特 境微生物(昆虫共生菌)的天然产 物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研究发现昆虫共生菌特殊生境 中的链霉菌具有代谢产物特殊、 化学结构新颖、 生物活性强等作为药用资源的巨大潜力 (Chevrette  M.G.,Carlson  C.M.,Orte ga H.E.,et al.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10 (1).https://doi.org/10.1038/s41467 ‑019‑09248‑0.)。 本研究以黑翅土白蚁共生菌 Streptomyces tanashien sis为研究对象分离到1个新天然产物, 3个新化合物, 结果为丰富 以昆虫共生菌为 来源获得新活性天然产物, 提供了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黑翅土白蚁共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tanashiensis)BYF ‑112及其产生的具有抗癌活性化合物的制备与用途 ‑作为一种抗癌先导 化合物。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链霉菌产生的具有抗癌活性化合物, 其结构 式为: [0006] [0007]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一株具有较 强抗癌活性的链霉菌BYF ‑112, 保藏号为CCTCC  M  2019474, 保藏 日期为2019年06月20日, 保藏地址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湖北 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 [0008]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新天然生物碱的抗菌活性代谢产物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 步骤:说 明 书 1/9 页 3 CN 115287236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类昆虫共生放线菌来源的生物碱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类昆虫共生放线菌来源的生物碱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第 1 页 专利 一类昆虫共生放线菌来源的生物碱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第 2 页 专利 一类昆虫共生放线菌来源的生物碱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5:22:0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