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71249 2.1
(22)申请日 2022.06.22
(71)申请人 江南大学
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
道1800号
(72)发明人 罗玮 杨强
(74)专利代理 机构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 合伙) 32257
专利代理师 王玉仙
(51)Int.Cl.
C12P 13/08(2006.01)
C12N 1/38(2006.01)
C12N 1/20(2006.01)
C12R 1/19(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大肠杆菌L-苏氨酸产量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大肠杆菌L ‑苏氨酸产
量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发酵培养之前, 将大肠
杆菌活化后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种子液, 再
将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 发酵培养; 发
酵培养过程中, 发酵温度为35 ‑37℃, pH为6.8 ‑
7.2,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 20 ‑40g/L葡萄糖, 5 ‑
15g/L硫酸铵, 0.3 ‑1g/L甜菜碱盐酸 盐, 0.5‑1g/L
MgSO4, 0.5‑1g/L KCl, 0.01 ‑0.1g/LMnSO4·H2O,
0.01‑0.1g/L FeSO4·7H2O, 9.8‑14.8g/L H3PO4。
本发明通过对代谢途径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 对
大肠杆菌生产L ‑苏氨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相
对于优化前产量 提高了82%, 且副产物少。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9页
CN 115029395 A
2022.09.09
CN 115029395 A
1.一种提高大肠杆菌L ‑苏氨酸产量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发酵培养之前, 将大肠杆菌活化后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种子液, 再将种子液接种
至发酵培 养基中进行发酵培 养;
发酵培养过程中, 发酵温度为35 ‑37℃, pH为6.8 ‑7.2,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 20 ‑40g/L
葡萄糖, 5 ‑15g/L硫酸铵, 0.3 ‑1g/L甜菜碱盐酸盐, 0.5 ‑1g/L MgSO4, 0.5‑1g/L KCl, 0.01 ‑
0.1g/L MnSO4·H2O, 0.01‑0.1g/L FeSO4·7H2O, 9.8‑14.8g/L H3PO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培养基中还包括甘氨酸和硝酸
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甘氨酸的浓度为0.5 ‑1.5g/L, 硝酸钠
的浓度为0.5 ‑1.5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酵培养基中还包括柠檬酸和谷氨酸
钠。
5.根据权利 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柠檬酸的浓度为5 ‑10g/L, 谷氨酸钠的
浓度为2‑5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大肠杆菌为大肠杆菌TWF0 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子培养基组成为: 1 ‑5%蛋白胨、
0.5‑2%的酵母提取物、 1 ‑5%的氯化钠和2 ‑5%的琼脂粉, pH为6.8 ‑7.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OD值达到0.5 ‑0.6时, 按接种量6% ‑8%将
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 养基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发酵培养过程中, 发酵初始碳氮比为6 ‑9:
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生产L ‑苏氨酸, 底物
浓度为5‑20g/L。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5029395 A
2一种提高大肠杆菌L ‑苏氨酸产量的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 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大肠杆菌L ‑苏氨酸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苏氨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发酵工业产品, 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
化妆品、 医药、 水产养殖和保健品等多个领域。 目前, 全球L ‑苏氨酸的需求量以每年超20%
的增长率高速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L ‑苏氨酸在饲料添加剂行业的需求量增长迅速。 近年来
的研究表明, 作为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 L ‑苏氨酸是猪饲料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和家 禽饲料的
第三限制氨基酸。 虽然国内大宗氨基酸企业在国际市场占有主导地位, 但是我国氨基酸产
品研发能力弱, 菌种技术明显落后, 在产酸率和转化率等关键技术指标上比国外落后5%~
10%, 生产成本明显高于 国外企业。 菌种生产性能的差距导致中国氨基酸工业在生产成本
上很难与国外企业 竞争。
[0003]专利CN201110279419.1公开了一种生产L ‑苏氨酸的方法, 将整个 发酵过程分为两
个阶段控制, 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 定相应的补料过程控制方案, 在菌株非生长阶段间歇
补料量或恒速补料率与产物生产强度有关, 生长阶段以菌株生长速率补加多种发酵成分,
实现补料过程的精确优化, 但以上精确控制方法过程繁琐, 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 专利
CN201510199036.1公开了一种L ‑苏氨酸基因工程生产菌, 96孔板发酵L ‑苏氨酸产量最高达
15.12g/L; 专利CN201911368632.2公开了一种高转化率的L ‑苏氨酸的生产菌株及其构建方
法与应用, 在菌株ptsG处插入谷氨 酸棒杆菌来源的iolT, 失活PTS系统的同时引入谷氨 酸棒
杆菌中编码肌醇转移酶的iolT1/iolT2基因, L ‑苏氨酸产量最高达17.5g/L; 专利
CN200680021594.8公开了一种产生L ‑苏氨酸的方法, 发现合适地添加硫酸铵使初始硫含量
为0.35或更低时产率提高至43.6%。 专利CN201910077955.X公开了一株高产L ‑苏氨酸基因
工程菌, 以大肠杆菌TWF001为出发菌株, 缺失了位于基因组上的arcA、 iclR和tdcC。 但以上
方法若要满足工业 化生产的要求, 其 生产能力还有 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大肠杆菌产L ‑苏氨酸的方法, 通过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磷酸浓度、 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的激活剂 /抑制剂、 潜在的生物
标记物来实现。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大肠杆菌L ‑苏氨酸产量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6]发酵培养之前, 将大肠杆菌活化后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种子液, 再将种子液
接种至发酵培 养基中进行发酵培 养;
[0007]发酵培养过程中, 发酵温度为35 ‑37℃, pH为6.8 ‑7.2,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 20 ‑
40g/L葡萄糖, 5 ‑15g/L硫酸铵, 0.3 ‑1g/L甜菜碱盐酸盐, 0.5 ‑1g/LMgSO4, 0.5‑1g/L KCl,
0.01‑0.1g/L MnSO4·H2O, 0.01‑0.1g/L FeSO4·7H2O, 9.8‑14.8g/L H3PO4。
[0008]进一步地, 所述发酵培 养基中还 包括甘氨酸和硝酸钠。说 明 书 1/9 页
3
CN 115029395 A
3
专利 一种提高大肠杆菌L-苏氨酸产量的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5:18:1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