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585196.X
(22)申请日 2022.05.26
(83)生物保 藏信息
CCTCC NO: M 2021 1556 2021.12.0 6
(71)申请人 梁天晓
地址 410008 湖南省长 沙市开福区湘江世
纪城湘江豪庭7栋1902
(72)发明人 梁天晓
(74)专利代理 机构 山东祺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3 61
专利代理师 王增娣
(51)Int.Cl.
C12N 1/20(2006.01)
A61K 8/99(2017.01)
A61K 35/741(2015.01)A61Q 19/00(2006.01)
A61P 17/00(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31/04(2006.01)
A23L 33/135(2016.01)
C12R 1/01(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株戊糖片球 菌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主要涉及微生物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该菌株GforU ‑10寄存
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556。 此菌株GforU ‑10具有维持及修护
皮肤屏障、 抑菌、 抗炎、 保湿等功能, 可用于食品、
药品、 化妆品等。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14891683 A
2022.08.12
CN 114891683 A
1.一株戊糖片球菌(P ediococcus pentosaceus), 其特征在于, 其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
物保藏中心, 保藏编号 为CCTCC NO:M 20211556。
2.一株戊糖片球菌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用于修护皮肤屏障、 皮肤保湿、 消炎、 抑菌, 所
述戊糖片球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 养物保藏中心, 保藏编号 为CCTCC NO:M 202115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戊糖片球菌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抑菌是指用于抑制痤
疮丙酸杆菌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和人葡萄球菌或/和溶血葡萄球菌或/和干燥棒杆菌
或/和白色念珠菌或/和变异 链球菌的生长 。
4.一株戊糖片球菌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该戊糖片球菌用于制备具有促进皮肤屏障修
复、 抗炎、 抑菌、 皮肤保湿作用相关的食品、 药品、 化妆品, 所述戊糖片球菌保藏于中国典型
培养物保藏中心, 保藏编号 为CCTCC NO:M 2021155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戊糖片球菌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戊糖片球菌可以是其
菌体或/和其 衍生物或/和其代谢产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戊糖片球菌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菌体可以是活菌或/
和灭活菌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戊糖片球菌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衍生物为戊糖片球菌
的裂解物或/和提取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戊糖片球菌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代谢产物为戊糖片球
菌的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891683 A
2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主 要涉及微 生物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生活着广泛的微生物, 皮肤构成了陷入部、 经特化的间
隙等多样形态的栖息地, 帮助分布广泛的微生物 能够生存。 微生物与作为宿主的人构成了
共生关系, 皮肤微生物群在宿主中发挥重要而有用的功能, 不仅因为它有能力抵抗皮肤病
原体的粘附和发展, 还因为它有能力与免疫系统对话和相互作用。 微生物和皮肤环境之间
的平衡一旦被打破, 本来无害的微生物将由健康状态变为致病状态, 就会引起各种皮肤疾
病; 反之, 皮肤疾病也会导致皮肤微生物结构异常和菌群失调, 所以很多皮肤问题都与皮肤
微生态失衡有着密切关系。
[0003]益生菌在维持宿主机体稳态, 激活免疫系统、 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研究发现益生菌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细胞 因子的释放来控制全身免
疫状态, 从而预防和治疗各种炎症疾病。
[0004]皮肤作为抵御外界不良因素侵扰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屏障是由角质层的表皮形成
细胞和角质间的脂质形成的结构性的屏障。 皮肤屏障防止人体过多水分释放, 并防止如化
学物质或微生物的有害物质进入我们的身体。 组成死亡的角质细胞的表面的角质细胞外皮
在细胞间脂质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 皮肤屏障受损将引起皮肤干燥,皮肤老化、 色素沉着
异位性皮炎、 湿疹、 银屑病、 鱼鳞病、 日旋旋旋旋旋光性皮炎等皮肤敏感、 刺激性皮炎、 激素
依赖性皮炎等皮肤油腻,皮脂溢出性疾病,如痤疮、 酒糟鼻、 脂溢性皮炎 。
[0005]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 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 毛囊皮脂腺导管
堵塞、 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被认 为引发痤疮的主要病原菌, 它可以诱导和活化痤疮 炎症的起始环节, 并将甘油转
换为脂肪酸, 导致炎症反应; 同时产生蛋白酶、 透明质酸酶及趋化因子, 使毛囊过度角化, 形
成痤疮。 另一方面, 皮肤常驻的表皮葡萄球菌与痤疮丙酸杆菌能够相互拮抗竞争, 增加表皮
葡萄球菌的数量能够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增殖。 因此, 降低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的菌
群比例, 可以有效缓解痤疮炎症, 从而通过调节皮肤 微生态平衡来维持皮肤 健康。
[0006]益生菌用在化妆品上, 可平衡皮肤表皮菌群, 修复皮肤屏障。 正如文献中报道的,
益生菌外用可以治疗特异性皮炎, 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 同时研究发现益生菌能通过调节
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以及吞噬能力来预防和治疗各种炎症疾病, 并能有效增加肌肤对营养
物质的吸 收, 抗自由基, 增强肌肤的免疫力。
[0007]利用微生态技术开发的益 生菌相关产品, 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8]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发明从发酵苏子叶中分离鉴定得到一株戊糖片球菌, 将
其编号GFORU ‑10, 该菌株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可以促进修护皮肤屏障, 且兼具抗炎、 抑菌、 保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14891683 A
3
专利 一株戊糖片球菌及其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5:13:56上传分享